专家:为何国球吸引力下降 技术发展磨灭个性

来源:新乒乓世界杂志 编辑:soloya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6日 点击数:

  1999年荷兰世乒赛看刘国梁和马琳俩打决赛的时候,我们都充满了兴趣,看得我惊心动魄。当时我一看刘国梁在场上的那股气势,就觉得这个冠军应该就是刘国梁的了。

 

  从技术上,刘国梁跟马琳打没有任何优势,什么便宜都占不了。但是他在气势上就可以把马琳打垮。刘国梁是直板正胶,防守不是很出色,但是当时马琳进攻,刘国梁推挡,就是打不死刘国梁,刘国梁扛住几板就找机会反击得分,最后他拿了冠军。

 

  事实上中国队1995年在天津包揽7项冠军之后,90年代后期男线的竞争已经开始从队外转到队内。刘国梁平时在队里是什么便宜都不占了的,1995年他打进男单决赛,是借着一股猛劲儿就上去了,但当时他跟孔令辉就没法打;1996年奥运会他跟王涛决赛也是打出了少有的好球,他平时也是赢不了王涛的。所以刘国梁这个“大满贯”,既有自己的实力支撑,也有一点点运气的成份。

 

  1999年应该是中国直板正胶的绝唱了。刘国梁之后,直板正胶再也没有出现世界冠军。

 

  1982年出生的叶若廷,也是右手直板正胶,最好的成绩就是2000年全国比赛男单第3名,在国家队被称为“直板正胶的形象代言人”。之后这些年,正胶从直板的一面挪到了横板上,女子横板选手里还是有一些人使用正胶(包括生胶),像李佳薇,也就是仅仅把它当作辅助性怪胶。在男子一线队员里,正胶胶皮几乎完全消失了。

 

  1999年,看上去刘国梁拿冠军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如果是马琳夺冠的话,也不会让人特别信服,因为当时马琳的技术其实不足以笑傲乒坛。他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陷,就是对付横板选手办法不多。你看他跟刘国梁打成那样,如果换成对孔令辉,马琳可能稀里哗啦就输了。半决赛他对瓦尔德内尔的时候落后那么多,老瓦有点松了,马琳就追上来了,最后翻盘。后来在2001年大阪世乒赛半决赛的时候,孔令辉对马琳,“啪啪”我和你对,你就得推挡或者横打跟我对付,你要是敢于侧身,我就回到正手,把你压住了,就这样把马琳打得都不敢动了。那时候马琳前三板还兜不住,不能通过细腻的技术在前三板就控制你,不能和你形成相持,要相持也是被动相持。

 

  一直打到2003年,《乒乓世界》才有这样一篇关于马琳的文章——什么样的境界打什么球,那时候他才上档次。那时候谁想控制马琳可就不容易了。马琳在前三板兜住你,然后全是主动相持,前三板我就盯住你了,回头我拉你。

 

  马琳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有一股刚硬之气。1999年男单决赛输给刘国梁之后,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三号之争又输给刘国正,等于一股劲儿冲上来了,两棒子又被打下去了,一直憋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才算彻底打出来。我记得2003年前后许绍发就说过,你看孔令辉现在打皮了,因为什么冠军他都拿过了;但是马琳不一样,你看他上场的眼神啊,他饿啊。就像好几天没吃饭的人,看着人家端着一碗红烧肉,是那种盯着肉的感觉!

 

  其实当时马琳如果不拿这个亚军呢,可能后来还会好一点。亚军对他心理影响还是很大的。在国际上,体育心理学家通过几届奥运会的分析得出一个论断,就是铜牌的幸福指数要高于银牌。因为铜牌获得者在第三四名的较量中获胜了,就是在最后一场比赛中,我是胜利者,所以拿了铜牌有幸福感。而银牌获得者在终极比赛里他是失败者,而且银牌往往跟冠军仅仅差那么一点。铜牌就差得多一些,他的期望值也低。所以决赛输了之后,马琳的心里应该是很痛苦的,进决赛之前他心态肯定特别好,觉得这次我可能就要拿冠军了,因为他不怕刘国梁。就像王涛在亚特兰大奥运会进决赛,很多人认为他肯定就是冠军了。

 

  这12年里,不仅直板正胶再也没有起来,中国队也没有再出现一个像刘国梁这样的运动员。

 

  现在竞争愈发激烈,中国队已经把技术研究到了极致,也就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压缩了。按照现在我们对技术、器材研究得精细程度,你只要基本素质到这儿,通过中国乒乓球队的训练,就能把你培养成世界冠军。而十几年前技术的严密程度不及今天,所以就给了运动员自主发展的空间。在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发挥的时候,自身素质比较好的运动员就容易脱颖而出。其实以刘国梁自身的基本条件,当时跟他的技术和基本素质差不多的人很多,他就是对球的认识高于别人。现在我们有王皓,也有马龙、许昕和张继科这样的运动员,他们在技术各方面都没问题,但是像刘国梁这样能够透过乒乓球体现人格魅力的运动员没有了。再比如,孔令辉是第一个偶像,现在的运动员如果从偶像的角度去看,谁能达到孔令辉时代的高度?

 

  所以,我们业余球迷总觉得那时候的球好看。现在的技术比那时候好,但那时候的技术有个性、有差异。现在的球没有什么差异,台内摆一板,你摆第二板就挨揍;挑起来以后形成相持,紧接着中远台……每一个球都是程序化,如果你没到最专业的顶级水平,你很难看出里面微小的个性差别来,这对业余球迷的吸引力就下降了。现在我们业余球迷看乒乓球比赛,会觉得都一样,看许昕的打法,你感觉不出直板跟横板的区别有多大啊。

 

  其实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超越乒乓球层面的,是现在整个社会的问题。中国现在的技术发展越来尖端,时代的步伐在不断向高精尖靠拢的时候,一定会丢掉一些活跃的个性。这种状况有人说不好,要回归自然状态,朴素主义;但是也有的人认为好,认为这是发展的必然代价。当你得到了许多东西的时候,你一定会失去一些东西。这些特点反映在乒乓球上,就是现在的状况。是这个时代的高速发展,抹平了一些个性的东西,差异化不再存在的时候,它的吸引力自然也就下降了。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