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收藏有一套由中国乒乓研究会监制、中国乒乓公司出品的首批比赛标准用球,其制造年代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包装盒长12cm,宽8.4cm,高4.2cm。盒中装有白色乒乓球6个,由于岁月的流逝,他们泛着一些米黄色,但都十分完整。乒乓球的大小比现今改制后的比赛用球略小些,但弹性依旧十分良好。球体上印着红色的“连环牌”三个繁体字商标。
盒上的标语十分丰富,如“一切完全依据国际乒乓球标准制造”、“刻刻求进、丝毫不苟”以及对球的描述语“弹力合宜、圆度正确、重量适当、质料坚洁”等体现了商家严谨的制造态度及对产品的信心。并且它作为“远东国际乒乓赛指定用球”、“全国乒乓球竞赛大会规定比赛用球”、“全国运动大会乒乓赛用球”,在当时必然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
清光绪年间中国使用的乒乓球都是舶来品,其中有英国的“海力克斯”、“裴纳”和日本的“披爱”等。随着乒乓球在中国的发展以及顺应当时实业兴国、抵制洋货的历史大潮流,1937年,上海文明书局的民族工业者王一等人在唐山路恒安坊正式建厂,取名为“中国乒乓公司”,开始了自主经营生产乒乓球之路。
尽管开始时条件艰苦、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但经过多方努力,如改进工艺、扩大宣传、提高影响等路径,终于先后有连环牌、盾牌乒乓球问世,其中连环牌乒乓球质量较好,并经上海乒乓协会审定、批准为比赛用球。从此,中国乒乓球开始打破了外国乒乓球制造业的垄断局面,也迈出了乒乓球自主创业最坚实的一步。
乒乓球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运动项目,它源于英国,但它在中国生根发芽并且到如今发展成为中国的国球,我们不能忘记在它发展初期那段最困难岁月里,为之发展而执着努力、不断付出的前辈。这盒“连环牌”乒乓球正是中国乒乓球发展初期的见证,正是前人严谨的制造要求、不断探索的制造工艺、谦恭诚信的经营态度所创造出来的乒乓球品牌拉开了中国乒乓球近半个世纪辉煌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