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乒乓球队一直致力于乒乓球推广行动,让乒乓球在世界上能够拥有更多的受众,而不是越来越局限于中国,国乒的强大使每一次乒乓球比赛夺冠悬念日渐淡化,国乒包揽冠军虽然为国家带来了荣誉,但毫无悬念的比赛也使观众失去了兴趣,更使外界对乒乓球的热情日益褪减。
沙拉拉十几年来和国际乒联十多次改革削弱中国乒乓实力仍是徒劳,国乒的恐怖适力和更恐怖的人才梯队,令垄断牢不可破,当一项运动的国际竞争式微,它在奥运会上的地位自然也就难言乐观。
而从2012年国乒展开养狼行动,跨国搭配外国选手参加大型乒乓球赛双打比赛,让出冠军的独家拥有权,更是让外界议论纷纷。
帮助竞争对手提高实力,无论是“养狼”还是“跨国”,现在看来都只是隔靴搔痒,给国际友人的棒棒糖当不了饭吃。
乒乓球的推广,更应该从乒乓球本身入手,挖掘比赛的观赏性,是更多的人有兴趣观看乒乓球比赛;扩大乒球娱乐性,使更多人参与到乒球运动中来;扩大球员魅力,让更多人因球员而爱上乒球运动。
从观赏性的角度来说,乒乓虽然有些劣势(比如球体太小、运动频率太快是对现场观众的视觉挑战),但大可不必妄自菲薄。现代转播科技的高清晰度和即时回放,已经可以令乒乓的魅力在电视和网络这样的现代大众媒体上获得很保真的展示。而广泛的民间基础,令比赛中的一招一式,有着极大的仿价值与传播空间。
拿本届世锦赛来说,许昕背后接球的一幕在网上被回放了几百万次,张继科在双打中趴下“躲”队友的回球路线,令“张继科趴”成为推特和微博上的热词。球员自发的花式动作,成为观众的一大惊喜,这种讨好观众又无损比赛质量的动作,值得推广。
挖掘项目本身的魅力,归根到底是挖掘球员的个性魅力。现在观众需要的,不再是牢模脸,而是颜值与个性,甚至是一点点的出格。从这个角度来说,“张继科趴”、“许昕背后回球”和马龙夺冠后跳上球桌,都是加分动作。甚至去年张继科被人口诛笔伐的在德国踹烂广告牌的一幕,其实也无伤大雅(当然,挨罚是必须的),亦令他的人气进一步提升。
有了关注度,才有市场,尤其是在国内主办方一贯更看重国际化职业赛事的不利环境之下,要扭转这种偏见,必须多出奇招。
不出界是乒球的基本规则,但“出界”如今却成了乒球运动员必备自我修养。乒乓的国际竞争力和均衡发展目前还难以实现,但进一步挖掘比赛观赏性、娱乐性和球员魅力,却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