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绍发:施之皓为什么决赛输球 曾逼着谢赛克上场

来源:乒乓世界杂志 编辑:soloya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9日 点击数:

  在诺维萨德举行的第36届世乒赛,是我第一次以教练员的身份随队参加世界大赛,当时我才36岁。尽管我从35届世乒赛起就开始担任教练,但35届的时候我们这些小教练一个都没去。当时郗恩庭建议我去找徐主任谈,看能不能换我们一个年轻教练去,我真去找了徐主任,他当时就说了一句话,你们年轻教练有你们的特点,老教练有老教练的长处。我一听这话,真是无法反驳,转身走了。所以35届最终还是让老教练们去了。

 

  到备战36届世乒赛时,我们在一个很小的馆里训练,男女队是分开练的,大家都很辛苦。当时我主管的队员里只有谢赛克报上了世界比赛。男队闯入最终的决赛后,在研究排阵的过程中,教练组决定上谢赛克,让我去找他谈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南斯拉夫的天气还是挺冷的,可我到了赛克的房间,却发现门窗都大开着,他自己光着脚躺在床上,球板也放在桌子上晾着。看得出来,他非常紧张。我告诉他,决赛让他上,要他放下包袱去拼。他却反问我:“我行吗?要不别让我上了。”赛克打球的技术非常好,但就是精神状态不是太好。面对他的畏难情绪,我就告诉他,教练组既然决定让他上,就是充分相信他的能力。如果在这个时候打退堂鼓,错过这个机会,可能一辈子都会感到后悔。他问我要是输了球怎么办,我非常坚定地就说了一句——输了算我的!就这样强逼着他上场,结果团体决赛他独得三分,立了功。下来之后,赛克跟我说了一句:“可算拿下来了!”

 

  单打比赛时,谢赛克输给了林德。林德是从预选赛里一场场打上来的,没人知道他打球什么样,所以我们也是缺少准备。但自从那场比赛之后,我们就有了一种危机感。瑞典这几个人都很厉害,打法确实也比我们先进。后来我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教练员会议上说,我们输给瑞典选手是肯定的,就看什么时候输了。当时大家都觉得我的看法比较悲观。

 

  虽然我们在36届比赛里大获全胜,但是欧洲选手的进步给我们的触动很大。我记得非常清楚,36届世乒赛前李指导(李富荣)带主力队员去访欧比赛,回来之后有一条是当经验来总结的。就是当时匈牙利的运动员在跟施之皓打比赛的时候都会吃一些亏。因为这些运动员个子高,动作大,拉的弧圈球也比较有威胁,而且他们在拉完第一板之后都会习惯性地后退一步,准备连续进攻。但是由于施之皓反手用的是生胶,对方拉过来的弧圈球被他反手这么一贴,不太往前走,也不出台。这样匈牙利运动员就极为不适应,退台之后经常够不到球,只能上步回来垫球,这样施之皓就容易转守为攻。

 

  到了36届世乒赛男团决赛施之皓上场时,对方在拉完第一板弧圈球之后不退台了,站在那里等着,当时我看到这个情况之后,就跟李指导说:“坏了。”这可能也是造成施之皓在团体赛丢分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施之皓的思想和心理素质有什么问题,国外选手的这个技战术变化确实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中国队访欧之后到36届世乒赛之前,欧洲运动员肯定对这个技术环节做了有针对性的训练。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