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友经验篇:我的20年乒乓器材路

来源:乒羽在线 编辑:物思羽lucky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4日 点击数:

  第一阶段 1986-1988  初识乒乓球


  第一对板子是老爹突发奇想给买的,当时我大概才8、9岁吧,现在只记得是一对红色颗粒的直板(当时还不知道叫正胶),好像是友谊牌的。那时候也不知道乒乓该怎么打,就天天对着墙颠球。记得当时老爸在墙上画了个苹果大的圆圈,然后对我说,等你啥时候能把球都颠到那个圈里,你的水平就到家了。于是乎天天颠啊颠啊,后来居然也能一次颠个2、3百个,可是很少能颠进那个圈里。。。。。 


  有天出去和人家炫耀,同行的伙伴说“那没用的,照样打不过别人”。 心中甚是不服,于是出战,那时候的台子是老爸厂里食堂的两张饭桌拼的,还是圆的,中间勉强摆了两块砖头当网子,上去之后果然一败涂地。  后来虽然吸取教训,经常和小朋友去打,偶尔甚至能蹭到正规台子,但是水平却未见大的长进,于是对乒乓的兴趣一落千丈,大概从88年之后吧,就再也不摸球板了,上面的胶皮也被我当玩具撕的乱七八糟。其间也见过使用反胶的小朋友,那时候还奇怪人家的胶皮为啥没颗粒捏?偶尔也见到将直板当“大刀”用的,除了奇怪,没啥感觉了。那时候我还小,不知道啥叫“发烧”,也没觉得自己对器材有啥特殊的爱好。

 

  第二阶段 1995-1996  爆发


  当时正上高中,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是中国队的翻身仗,当时看得真是热血沸腾啊,于是又想找出球板来打了。可是当初那两块直板早就不知去向了。当时就琢磨着想买块拍子,正好有个同学的哥哥是个民间“高手”,听他说人家用的球板都是自己粘的,于是心血来潮也想自己粘一块。现在实在想不起当时帖的第一块底板是哪里来的了,反正应该是块直板的底板;当时也还没见过套胶,是买的单海绵和胶皮,回来动手自己准备贴,用的胶水也是粘自行车胎的万能胶,拿擀面杖当”滚胶棒“。第一次粘,想得太容易了,抹好胶水后把胶皮用擀面杖擀着用力压到了海绵上,结果用力过猛,反胶胶皮上连颗粒和颗粒中间的胶皮全贴到了海绵上,看上去也是坑坑洼洼的,边缘剪的象狗啃,但用在手里却很高兴,还四处显摆。 然后,兵器的更新却掩盖不了技术的低劣,很快便被伙伴们打得没了热情,看着那块坑坑洼洼的板子也是气不打一处来。 之后大概又反复了一、两次,便放弃DIY直奔商场买成品了。

 

  现在回忆10年前的事情真是费力,也许第一次自己买成品拍发生在刚才讲的DIY之前吧,记不得了,不过确实那一年我至少买过3-4块成品拍,3横1直,其间因为DIY还基本都给毁了。

 

  受当时小孔的影响,买了一块友谊的横板,好像三十几块,觉得真是漂亮啊,当时班上还没人用横板,大家都觉得稀奇。板子买好了,就开始练技术了,记得当时经常打水泥台子,为了不把拍子磕烂了,还专门又买了块10块钱左右的烂板练习,教练当然就是我同学的哥哥了,他也打横板的。和他练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对拉,当时对狐圈球不敢奢望,就对付着学了个拉球,还能拉多回合,当时感觉就是一个字“爽”啊。但是比赛还是经常输,因为很少有人会跟我拉,还没到拉呢已经输了。 

 

  好像是95年底96年初,我们那个小城市开始有套胶了,729的,蓝海绵。于是第二阶段的DIY开始了,把成品拍的胶皮撕掉,贴套胶。不知道那成品拍是用啥胶粘的,撕胶的时候把海绵撕烂了,一块一块的粘在木板上,弄了好几天才搞掉。第一次贴完板子,看着平整的胶面,心理别提多美了,但是很重,我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至少有200克以上。但是那729的套胶好硬啊,我自己控制不了,球还是打的一塌糊涂。隐约还记得那时候每次去买套胶,也看到过小店的墙上有挂一些单底板,但没有太过留意。这段时间我也曾经试着用过长胶!

 

  高考结束了,考上了重点大学。跟姑姑赖了一个“流星”横板,两面反胶的,当时是96年,花了八十几块。那也是我用的第一块方形葫芦柄的拍子,拍柄很粗,做工精致。 其间暑假没啥事情,专心练球,球技长进飞速,到暑假结束前已经周围的“高手”都击败了,也慢慢形成了以中近台“快”攻为主的打法,并结合拉球。 去大学报道之前,这块拍子也未能逃过我DIY的热情,被我换成了Palio的胶皮,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了橙色海绵的套胶,而且当时729的套胶也换成了橙色海绵。但后来的经历告诉我,这次DIY是错误的,不但拍子重了好多,而且性能也大相径庭。原来的流星胶皮海绵薄但弹性却不错,手感很敏锐,新换的套胶海绵估计有2mm厚,很难打透,手感非常浑浊。但是错误已经铸成,撕下来的流星胶皮已经缩得比板子小了5mm左右,贴回去是不可能了,市场上也买不到,只能将错就错的用了。

 

  第三阶段 1996-2005   沉寂

 

  进入大学,本想继续发展乒乓球,没想到大一的课程非常繁重,外加学校体育馆打球又比较贵,同好的人又少,慢慢的就把乒乓球荒废了。大学里的最后一烧是一块红双喜PF4的单底板,握柄底部有我后来一直没贴胶皮;还有就是一块Palio的st柄横板,一面胶皮一面颗粒,这块板子我几乎没用过,后来2004年时候送给了表弟。1997年之后,一只流星、一块DHS单面直板、一块PF4横板就睡在了我的储
物箱里。荒废归荒废,但大学期间以及工作后虽几经搬迁,却没有把他们扔掉,一直小心的保护着,经常看看是不是变形了。

 

  值得一提,那时候的套胶真的很粘,直到2007年,流星拍子上的2块套胶还是粘性如初!当然,其间我一直用保护膜贴在胶面上。

 

  第四阶段 2006年  复苏

 

  忘记因为什么了,2006突然翻出了那块老PF4,觉得让他一直裸体不是个办法,于是跑到运动器材超市去买了块套胶贴上了(是超市工作人员代劳的),套胶的牌子就是那个运动品牌的名字-迪卡侬。贴上后偶尔打了两次,很淡然,没觉得特殊的兴趣,玩玩而已。 2006年底元旦回老家和当高中毕业时击败的发小一交手,水平已经天差地别,被打的一败涂地,悻悻而归。

 

  第五阶段 2007年   疯狂

 

  历史总是在重复,跟1995年相同,今年的萨格勒布世乒赛重新燃起了我对乒乓的兴趣。虽然手里有帖好胶皮的PF4,但还是对那块老流星最有感情。拿出老流星板子,上面的海绵已经和板子脱开了不少,而且看上去已经不是那么新了,于是痛下决心改弦更张。但是,97年之后对乒乓就接触很少了,当时的一些乒乓知识已经过时了,对现在流行什么也是知之甚少,于是在网上搜索后把目标锁定在了DHS的狂飚。去运动超市买了2张,一张狂2在正手,一张狂三在反手。 贴上后,发现跟老的Palio胶皮手感太类似了,很弹、钝、重。 把照片发上网,遭到不少人的耻笑,就好比在街上碰到一个不认识周杰伦的古董。其实,我对器材的热情还是有渊源的,于是开始恶补器材知识,精英、全乒乓、家园。。。

 

  天天浸淫其中,知识自然也大有长进了。搜索了好久,最信服的文章还是那篇《五木经典之印象篇》和《五木经典之性能篇》,可谓中毒颇深。在仔细研究之后,决定出手 Tibhar的Alpha,主要是他也是小板面设计,和流星通用。没成想精英没货,于是临时改成了蝴蝶的korbel FL,外加一桶Kokutaku的1升装胶水,胶皮就准备使用06年买的迪卡农胶皮。 到货后迫不及待的开始粘,这还是我第一次使用专用胶水粘拍,和以前用的万能胶完全不是一回事啊,由于没等胶水晾干,根本粘不牢。反复几次之后总算跟
头把势的帖好了,迫不及待的去试。由于迪卡农的胶比较软,而且薄,因此控制自然好了很多,敏锐的手感也找回来了,那块老流星从此基本被打入了冷宫。。。。。。

 

  器材专业了,技术却没专业,由于多年没有打球,球感尽失,每战必败。由于工作忙,没有多少
时间练技术,于是很多精力就转移到对器材的研究上。其间甚至曾经买了块银河的981日直,反手贴了
胶皮准备练横打。。。。。。 弄到最后才发现还是横板适合自己。 

 

  在我的积极”忽悠“下,公司里打球的圈子慢慢大了起来,都纷纷购进自己的专业装备。加上那篇《五木经典》的毒害,我陆续购入了OC,eg,TO,R5,W6五块板子。由于网上对Alpha和K4的质量口碑不好,最终没有出手去买。 之间也陆续使用了 天骄sp,焦点2,天翼,cj8000两面狐圈,2046,HK1997等套胶。虽然球打的还是差,但还是慢慢的有进步了,逐渐克服了头疼的接发球,正手开始可以
拉些质量不高的狐圈和挑打,反手也能挑打和弹击了。使用的拍子也基本固定在了OC,套胶是两面天骄sp。OC成了我使用最多的板子,也开始有了感情。虽然买了很多纯木板,但对碳板却从来没产生过兴趣,因为试过普碳,实在太弹了,我还是喜欢能吃住球的感觉。前阵子由于嫌W6太软,和别人换成了银河的K4,这可能是我唯一的一块碳板吧,准备给老婆用

 

  烧完了进口板,最近兴趣又逐渐转移到银河上。特别是对MC2和U4感兴趣。以前用过同事的MC2,觉得他的MC2比我的OC还象传说中的OC,准备进一块玩玩。也是为了保护自己那块OC,前段时间不小心磕在了台子上,心疼啊。虽说那块OC品相不算好,但却质地偏硬,反手不像传说中的那么软,正好解决了反手的麻烦,因此我一直还是很珍惜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自己的技术拿着这么好的板子玩
实在是不好意思,还不如拿个国产的玩玩,输了也不觉得难堪。除了OC,我准备把R5,eg,TO都出了,就留一块OC在手里得了(Korbel已经低价卖了)。

 

  总结

 

  很多人不解,问我,你买了那么多板子,又费钱又费精力,粘的时候还吸毒,为的啥?还不如练练技术,多赢些球来的爽。

 

  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很久,曾经也觉得买了那么多板子都不好意思告诉别人,怕被人笑话。最近却渐渐的坦然了,这世界上有很多乐趣,有人喜欢技术,有人喜欢器材,找到你自己喜欢的,就行了,别人说什么,那是他们的事情。“烧自己的器材,让别人说去吧”。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