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乒乓球比赛回顾:日本新星勇夺两金最大赢家

来源: 乒乓世界杂志 编辑:soloya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3日 点击数:

  南洋理工大学是首届青奥会的奥运村所在地。据了解,这所在新加坡教学综合质量仅次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著名高校,最初是由几名靠蹬三轮车养家糊口、生活困苦的华人创建的。他们用善心,从积攒几枚硬币做起;他们用善举,感动了更多的人为之慷慨解囊。发展到今天,映入我们眼帘的庞大校区是3倍于本次奥运村规模的秀丽校园。南洋理工大学的昨天和今天,体现着一种华人文化的精髓。

 

  青奥会是年轻人的盛会。开幕式并没有按照惯例在国家体育场举行,而是不拘一格地将市中心的人工湖Marina Bay,当作这一体育盛会的历史见证之地。

 

  开幕式看台紧靠着新加坡F1方程式赛道;可同时容纳27000人的主看台与象征着新加坡繁荣的国际金融中心隔空相望;独具匠心的楼群,围着宽阔的湖面缓缓展开;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像一支支有力的手臂簇拥着湖水,延绵数里;新加坡最著名的旅游地标——鱼尾狮,在看台的右上空,这一刻在楼宇间又显得是那么的小巧玲珑。看台上的我们既可感受本次开幕式盛况,壮哉!又可欣赏这座城市的流光溢彩,美哉!

 

  新加坡,这个美丽的花园国度。更是借着首次青奥会的东风在2亿电视观众面前,完美展示了这个美丽热带岛国的无穷魅力。

 

  运动员入场式和点燃圣火仪式是开幕式的两个重要篇章。青春飞扬,精彩纷呈,运动员入场式值得期待;火龙戏水,匠心独运,点火仪式足以翘首以盼。

 

  首届青奥会以“友好、交流”为主题,3600名身着各式运动服的未来体育之星从舞台两边同时入场,这样就省去了冗长的入场时间。奔放的拉丁“潮人”,个性十足的非洲青年,世界在这里交汇;而更多的是不分彼此的合影留念,超越国界的友谊在这里交融。

 

  新加坡200年历史的展示,拉开了本次开幕式12章节的序幕。

 

  新加坡70%以上的人口由华人构成,两个世纪以来,在其多种族文化的背景下,一代代华人在这里慢慢植根发展。最早,这里只是一个靠捕鱼为生的小渔村。坚韧的华人,远下南洋,来到新加坡;一辈辈华人用智慧的大脑,勤劳的双手为新加坡的发展保驾护航,为新加坡经济的腾飞贡献了重要力量。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从战争的创伤中慢慢恢复过来,船舶运输业飞速发展。这个亚洲最南端的小岛抓住了发展机遇,从此,新加坡驶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巨大的码头,每天吞吐着数以万计的货物,这个弹丸之地,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接下来的表演主打“青年牌”,进入了以年轻人为主题的阶段。“积极引导,战胜邪恶,热爱和平”的字样,映在6个巨大屏幕上;快速变换的卡通图片,缓缓讲诉着“关爱、和平、交流、友善”的含义。现场有雷鸣的掌声,有瞬间的宁静,观众的情绪和着演出的节拍,跌宕起伏。

 

  突然,舞台后方的水池上,一只巨大的怪物被正义的力量打得满身冒火光,轰然地倒在了曾经称霸过的地方。这个场景,寄托着国际奥委会和主办方在体育之外对世界青年的期许。体育作为国际社会中重要元素,奖牌并不能代表和囊括一切,有更多高于奖牌和胜负的意义,包括引导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相信他们付出的积极努力,建设和平友善的社会。

 

  东方国粹“舞狮”是进入西方人视野较早的一项中国传统艺术,在新加坡当然必不可少。瞬间,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大大小小上百只“狮子”犹如跳到了你的头顶、脚边,狮子们上窜下跳,嬉戏打闹,点燃了观众的情绪,沸腾了全场的气氛。那一刻,观众和运动员之间的距离也被拉近了。

 

  点火仪式是开幕式的重头戏。

 

  同为龙的传人,依水生活的新加坡人,把运送圣火的光荣使命交给了神圣的龙。这是一条全身发光,头两侧喷着巨大水柱的龙舟——“火龙”,夜色中,它的龙须还在缓缓摆动。担当火炬手的新加坡的优秀青年运动员们,驾驭着“火龙”从湖中央驶来。

 

  龙舟靠岸,圣火通过在两边用火焰隔开的通道中快速传递,一直到达半身置于水中的舞台后方的主火炬台。主火炬手缓缓点燃主火炬,砰的一声,旋转而上的火舌,迅速围着巨大的圆柱。旋转几圈后,点燃了巨型玻璃里的火盆,瞬间燃烧的火焰,数秒以后,形成了一根高耸的大火炷,穿过了数米高的圆形玻璃罩,顺时针旋转,直达顶端。

 

  那一刻,圣火燃烧!凝结着无数人汗水和努力的开幕式精彩落幕。比赛的呐喊声将在接下来的12天中将这份精彩继续。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