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意欲重塑欧亚对抗格局

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编辑:webeditor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31日 点击数:

    8月25日至26日,欧亚乒乓球对抗赛亚洲站的比赛在北京举行,尽管名为欧亚对抗赛,而实际上,在欧洲乒乓球运动日渐式微的今天,欧亚之间的强强对话已成为历史。国家乒羽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凤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眼下,振兴欧洲乒乓球运动或许比单纯地欣赏两大洲乒乓球选手的对抗更为紧迫,这也正是欧亚对抗赛在中断了十余年后重新恢复的关键所在。

    在为期两天的比赛里,亚洲队最终以6∶4获胜。其中,作为亚洲队一、二号主力的中国选手马琳和马龙在两个回合的比赛中,均战胜了欧洲队一、二号选手萨姆索诺夫和格林卡,为亚洲队总比分取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世界乒坛的格局,正像本次比赛呈现的结果一样,亚洲领先欧洲,而中国则是绝对的霸主。

    不过,已有许多业内人士忧心忡忡地预言:世界乒乓球运动以现在的方式发展下去,必将走进死胡同。目前,乒乓球项目可能被逐出奥运会的小道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因为依照国际奥委会的评估标准,只在一个大洲流行的体育项目将因缺乏世界影响力而达不到进入奥运会的标准。正如瑞典老将佩尔森所说,“以瑞典为代表的欧洲乒乓球运动,曾经十分辉煌,但近10年来持续走下坡路。目前,在整体实力上,欧洲已经很难与亚洲抗衡。新一代的欧洲年轻人,更是很少有人拿起乒乓球拍。”刘凤岩也表示:“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如果缺少了竞争和对抗,就会失去生命力。如果乒乓球运动只流行于亚洲,只有中国强大,那么,这项运动将失去对观众的吸引力。”

    现代乒乓球运动的诞生已近百年,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男子乒坛的欧亚对抗是这项运动的主旋律,也是这项运动的一大魅力所在。从早年的日本队与匈牙利队争锋,到中日朝三队与匈牙利、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等欧洲球队的集体对抗,再到中国队与瑞典队的持久战,以及后来的欧亚多支球队的群雄争霸。乒乓球运动因为欧亚球队的激烈对抗而受人关注,更因此促使了一批欧亚乒乓球巨星的诞生,如蔡振华、刘国梁、孔令辉、柳承敏、瓦尔德内尔、施拉格和波尔等。

    在本次欧亚对抗赛上作为欧洲新星登场的德国小将奥恰洛夫,就一直视瓦尔德内尔为偶像,并因此走上了乒乓球的舞台。但近10年来,像奥恰洛夫这样对乒乓球感兴趣的欧洲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我的同龄人更喜欢足球和篮球,打乒乓球的年轻人很少,因为在我的国家里,几乎就没有乒乓球的氛围。”奥恰洛夫表示。

    “中国队太强大了。与中国选手比赛,欧洲选手拿不到好成绩。我想,对于很多欧洲国家来说,如果乒乓球选手的成绩不佳,乒乓球运动的号召力就会大幅度降低,喜欢乒乓球的孩子也就越来越少。”瑞典43岁的老将佩尔森话语里透着遗憾,“在欧洲乒坛,至今仍有一批像我这样的老将继续代表国家队参加比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继无人。”

    近10年来,欧洲乒坛仅出现了波尔、梅兹和奥恰洛夫等屈指可数的几名新人。正如佩尔森所说,“照此发展下去,也许十几年后,欧洲乒乓球就再也没有顶级球员能与亚洲选手抗衡了。”

    作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第一大国的中国,在北京奥运会后发现世界乒坛正在步入失衡的危险境地。为此,新一届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提出了“养狼计划”,也就是为包括欧洲在内的其他乒协的运动队提供一定的师资和训练条件,培养有潜力的新人。

    刘凤岩表示,在为其他乒协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同时,中国乒协也看到,乒乓球运动在民间的推广,需要高水平的赛事作为载体,已中断多年的欧亚乒乓球对抗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刘凤岩介绍说,北京奥运会后,亚洲乒乓球联盟主席、中国乒协副主席李富荣向欧洲乒联表达了中国希望重新举办欧亚对抗赛的想法,欧洲方面对此十分欢迎,并很快确定由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承办欧洲站的比赛。

    土耳其有一些年轻乒乓球运动员很有潜力,欧洲乒联希望通过在当地举办欧亚对抗赛扩大乒乓球的影响,因此营造更好的乒乓球氛围。

    目前,世界乒坛除了国际乒联主办的世界大赛和公开赛之外,商业赛事并不多。在正式的世界大赛和公开赛上,中国队阵容强大且有明确的夺冠任务,欧洲选手已经越来越难取得理想的成绩。而商业赛事因更注重观赏性,选手的心态相对轻松,这对于欧洲选手来说,是一个取得佳绩的绝好机会。在欧洲球员看来,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复苏还需要更多的像欧亚对抗赛这样的大赛。佩尔森表示:“商业化运作的比赛或许更能展示乒乓球运动的对抗魅力,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吸引年轻人重新回到乒乓球赛的场边来。”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