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圈球的秘密之前言
许多人用了全身力气拉球还是拉不转,打不出弧圈球,可能就是没能体会拉球的“拉字”。学会 近台快攻,之后的变化,会是先是学会“抽打”,那个还不算是 拉球。
我个人认为,很多业余球友都把快攻的发力抽打看成是前冲弧圈。其实是两回事!那种抽打方式以撞击为主,摩擦为辅,上旋不强,球的飞行轨迹没什么弧度控制不好就容易打飞或挂网,但是速度很快,很爆。真正的弧圈球就是要打出弧线,打出弧圈球,速度与旋转兼俱。
近台的不转球,球够高,直接用快攻方式发力抽打有时比弧圈好用。近台拉弧圈大都用在拉下旋球较多 。
用抽打的方式来拉球,即使是有明显拉球的动作,但由于小臂太早发力加速,不利于咬球摩擦,拉的球会不够转。出现不了弧圈球。
许多弧圈球文章都强调,拉球要转就必须让球在球拍上停留久一点时间才脱板磨擦的时间要够,也就是咬球要完全---这些理论大家都知道,只是太抽象了, 知易行难。
弧圈球的秘密之进入正题
换一种说法,也许会有不同的领悟,各位试试看。
大家谈了那么多有关弧圈球的技术,其实绕来绕去就是发力跟摩擦这两件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如何正确发力并且摩擦充分产生强烈上旋,就是弧圈球的重大关键。
问题是,怎样做到发力集中? 怎样做到摩擦充分? 怎样让球碰到拍子之后停留久一点而不会立刻脱板? 怎样做到打磨结合? 如何做好咬球(吃球) ,包球的动作? 怎样做到先松后紧的拉球方式? 我想初学弧圈球的人一定听的满头雾水吧。
弧圈球的秘密之小思考
弧圈球抽打式拉球---小臂先发力加速,在拍子运行最高速的时候磨擦球。因为拍子提高速度后才击球,球碰到拍子立刻弹开,摩擦时间短暂,无法充分摩擦,但是击球的速度快。
弧圈球摩擦式拉球-手臂先放松蓄力待发,腿腰发力以腰带手“迎前“,迎前的过程手控拍子先对准球而小臂不发力,拍子在接触球的瞬间小臂才收缩发力,这就是所谓的发力集中来磨擦球。(正确的拉球动作,还得靠腿腰手的力量传递 并非只靠手臂发力)
一个是高速摩擦,一个是发力加速磨擦。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弧圈拉球,可以想像把球先停在拍子上然后用力磨擦。这跟“把球甩出去的感觉”是相近的说法。
弧圈球的秘密之注意事项
注意以下几点:
1、球拍接触球之前小臂不可先加速收缩,球触板的瞬间才发力磨擦--用力 不等于快速 。
2、拉球的击球时机,一定要比快攻晚些,不可在上升期就击球,节奏要对。拉球的时机在球的高点到下降前期之间。太晚也不好拉,太早容易撞板不容易控制弧线。
3、小臂发力之前的前迎力量主要来自身体-腿的重心转移加上转腰力量。如果用小臂去前迎往上的摩擦力量就会被分散掉不够集中。前迎是用身体去找球,不是手臂 !
4、前冲弧圈是往前摩擦多些(往前撞击多是附带结果) 所以引拍稍高,加转弧圈是往上摩擦多些所以引拍稍低 -- 这是最基本的定义。
5、理解如何做好球拍“咬球“动作手腕自然会为了咬球而转动。特意去转腕來作好咬球,反而容易走歪路,发力错误绕远路。
以上的发力摩擦方式体会的好,什么咬球、吃球、包球、弧圈球自然不在话下,什么先松后紧什么打磨结合又打又磨,大概就都能迎刃而解!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