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淘汰乒羽项目可能性不大 罗格依据数据严格程序抉择

来源:楚天运动频道 编辑:运动报道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4日 点击数:
  12月14日消息,罗格是萨马兰奇挑选的接班人,但他绝不是萨翁的精神传人。他任内的三大政绩——创办青奥会、控制奥运会规模和优胜劣汰项目——彻底摆脱了萨马兰奇,而让奥运会进入了自己设置的轨道。罗格本人的喜好,也需要坚实的数据支持和严格的程序选择,主要指标包括各项目会员国数目、各洲推广情况、裁判系统是否公正,以及电视转播收视率。被淘汰和被选择的项目,跟罗格的好恶相合,说明他的判断清晰、理性和精确。
 
  关于规模与项目的选择,国际奥委会2007年危地马拉全会做出的决定是,每届奥运会,运动员总数不超过10500名,最多28个参赛项目,每一届奥运会后执委会向全委会推荐至少25个核心项目,另有三个附加项目可能被纳入。
 
  项目的选择,罗老板有个人倾向性。他认为,“12到24岁年龄段的青年,渐渐对体育,尤其是奥运会丧失了兴趣。奥运会的项目调整,要适应年轻人的口味。”这一判断成为项目增减的重要依据。淘汰的项目都比较老套且不适合电视直播,比如棒球和垒球,而新增的项目则一水新潮,如帆板、山地自行车和自行车越野,传言中可能的新晋项目如攀岩、轮滑、壁球、滑水,也符合潮的特质。
 
  显然,在罗格主导下,奥运也像职业体育一样,进入了一个新潮的娱乐时代。传统项目必须玩出新花样,否则迟早会被抛弃。在国际奥委会内部,为了避免厄运,各单项协会都在革新求变。毕竟,奥运会依旧是各项目接通世界的最重要走廊,而那些被排斥的项目,无一例外都身患幽闭症不能自拔。
 
  虽然乒羽项目被淘汰出奥运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对于这两个项目尤其是乒乓,中国人必须有足够的内省勇气。抛开其他,单是数十年如一日独霸全球,而且无法向世界提供可推广模式,就足以构成它被淘汰的逻辑依据。而且在逐渐去政治化后,国际奥委会再也没有义务,为某一个国家提供金牌保护。从这个意义上,十余年来沙拉拉一直挖空心思限制中国,什么大球制、11分制、发球无遮挡以及无机胶水,未尝不可理解为乒乓运动的自我救赎。遗憾的是沙拉拉无解,世界无解。
 
  拿掉一个项目,事关重大,国际奥委会会非常慎重。根据程序,项目委员会会向执委会提交一份2012年奥运会所有比赛项目的深入报告,并列出淘汰“提名奖”,最终由全委会投票决定。当然,国际奥委会的决策也存在着交易和博弈,但总的来说,还是遵循着基本的数据分析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没有比这更公平的办法了。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