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公园位于香港岛的市中心,是港岛区最大的公园,已经有50多年历史了。每天清晨,这里的十多片网球场总是爆满的。父亲带着儿女玩闹,新婚燕尔成双成对,初学者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发球,甚至还有老板带着菲佣隔网而战——打打网球,出一身汗,强身健体……这已经成为很多香港人开启一天生活的最佳方式。离维多利亚公园不远处的铜锣湾网球场,夜幕已经降临了,这里却依然笑语不断,大家切磋球技,聊着各自的生活,分享彼此的甜蜜……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几个年轻的少年正商量着一会儿打完球去哪儿宵夜,智杰笑着对我说,“打完球特别容易入睡,否则就得靠安眠药了。”
这就是香港网球留给我最初的记忆。
一个赛事穿起网球的发展
铜锣湾运动场的隔壁,是已然逾越百年的中华游乐会;与其同龄的还有老牌的体育组织南华会;比南华会更早的当属香港木球会……
香港的网球历史,多半是伴随着这些新老网球组织的不断变迁更迭而书写和演变的。趁着采访2011年香港网球精英赛的便利,我从众多网球场斑驳的年轮和资深网球人的讲述中,寻觅到这颗东方之珠的网球影迹。
2011年年初的香港网球精英赛上,赛事总监Brian Catton曾非常自豪地对我说,“10年前,我们邀请到了莎拉波娃;4年前,我们把注意力转向了沃兹尼亚奇。今年的8位参赛女选手中,世界第一、世界第二、亚洲第一,有5位选手位居世界前20位,这是很多其他巡回赛事都做不到的。”
如今的香港表演赛早已不必为大牌球星的光临费神了,可20年前,想把大牌请来香港却比登天还难。现已退休的钱恩培先生当时是香港网球总会的行政总裁,对于引进表演赛时的辛苦磨难,他至今记忆深刻,“1991年之前,香港有一项网球表演赛,万宝路赞助,不过来的都是些没有名气的球员。后来香港施行了禁烟令,这项比赛也就此走到了尽头。”
钱先生说,有一次他和IMG的官员坐在一起聊天,询问是否可以安排大明星来港表演,“幸运的是他们并没有反对,只是提出时间必须安排在澳网之前,球员们打完表演赛可以顺道前往墨尔本,避免不必要的波折和辛苦。”
就这样,1991年香港迎来了首届网球表演赛,4位球员中萨巴蒂尼、纳芙拉蒂洛娃、费尔南德斯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球星,另外一位球员则是来自香港本地的Moreno。“比赛只进行两天,但由于是第一次在家门口欣赏到高水平比赛,香港的球迷几乎把球场挤爆了。”
说到引进球星的故事,钱恩培还给我讲了一个小插曲,“那届的赛事赞助商里有一家地产公司,他们提出,如果萨巴蒂尼不来,不安排合影,他们就不赞助。我后来听说他们公司里有一位董事,酷爱网球,再加上萨巴蒂尼又漂亮,打球也好,这大概是他们考虑赞助的最大原因吧。我们没办法,只能跟IMG尽力争取。”第一届表演赛在香港引发的轰动效应大大出乎了大家的预料,这项赛事也得以在1991年之后持续举办。
钱先生回忆说,当时香港举办该类别的赛事可以向政府申请资金支持,而所赚的票房都用在了香港青少年网球的培养上。“香港在各所小学推广迷你网球的费用都是这样来的。我们跟各大网球品牌合作,形式很灵活,但绝不会让某一家品牌把所有学校都霸占掉。我记得最疯狂的时候,连我办公室的桌椅都搬出去了,搁的全是球拍,只能在球拍上面办公。”他笑着说。
所有网球公开赛的训练、比赛用球在赛事结束后都会分发到学校,避免了浪费,又节约了成本。与此同时,学生们还能从表演赛所得中得到网球补贴,“表演赛所赚的钱会放在网球发展基金中,当时各小学可以申请参与一个名为“小型网球发展”的计划。 每所学校可以拿到一套价值千元的网球设备让孩子们使用,包括儿童球拍和海绵球等基本的教学工具。考虑到学校可以重复使用这一套工具,受惠学生不计其数。”
职业,离这里很遥远
Alan(钱惠民)正是这一网球“新政”的受益者,他现在是网球频道评论员和体育节目主持人,之前曾是香港青少年网球队的经理和教练。Alan还记得他上小学时,学校里风风火火开展网球运动的景象,每位同学手拿一把迷你网球拍,在操场上临时划成的迷你网球场上习练。
Alan说,他很羡慕现在的孩子,到处有球场可以使用。而自己小时候,想在标准网球场打球几乎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儿,“现在各个中、小学校在上课时段内可以申请免费的政府网球场使用权,学生们放学后想打球, 也可以自己掏钱去打,非繁忙时段可以享受半价优惠。以前政府网球场的覆盖率不高,主要是一些私人俱乐部里有,很多小孩只能跟着父母去‘蹭’场球,大多数时间,俱乐部是不允许对小孩开放的,你再有钱也没用。”
可惜的是,尽管香港的业余网球一度如此红火,却没有走出多少知名的职业选手。钱恩培先生分析道:“香港真正的职业运动员从10年前才开始出现。以前,职业选手想在香港赚钱是没有机会的,因为本地没有WTA级别的比赛。以前都是有钱的小孩打网球,但上了大学就把球拍给扔了,他们在香港是第一名、第二名,可到了美国根本进不了队,水平差距太大。我们跟台湾、内地以及日本商讨过,能不能争取联办4站比赛,但是最终没有成行。”
这让我想起了2009年济南全运会时,采访香港网球队领队兼教练林曦明博士,他介绍说,除了女队的张玲和杨子君外,其他征战全运会网球比赛的全部是业余球员,“马丁、余晓东和陈泳悠是学生,洪立熙、许卓为是从事金融行业的员工,而我平时是搞IT的。”
林博士还说,由于是业余球员,香港队球员打球没有工资拿,“香港网球总会有时会给他们提供一些服装和球鞋的赞助,但平时训练、比赛的费用需要队员自己解决,有时候他们甚至需要拉赞助才能参赛。为了备战全运会,许卓为放弃了午休时间,中午下班后打车去球场练一个多小时,午饭就在车上吃,练完后再赶回公司上班。队员们平时训练都是自己监督自己,没有专职教练。”
网球,仅仅是种消遣
别看专业网球选手没多少,可香港的业余网球爱好者数目却很庞大,仅在香港网球总会注册的会员就有4000人之多。
关婉儿是香港的公务员,也是一位狂热的网球爱好者,除了香港的业余赛事外,她也会忙里偷闲跑到内地参赛。多年在业余网球圈出没,她已经悟出不少门道,“香港跟内地的比赛文化是不同的,在香港比赛,要习惯一些规矩,看比赛时不要坐在场边,不要走动,灯光若有问题,球员也可以随便发表意见,没有人在场里吸烟。内地就会放松很多,大家不会太过计较。”
在香港做设计工作的伍荣宝也告诉我,香港每年大概只有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网球赛事,比赛场地非常小。有时候,为了看到精彩的比赛,大家只能挤在过街天桥上翘首以望。他还说,想成为香港网球俱乐部的会员,除了有钱之外,还要参加俱乐部的面试,“他们要看你的工作收入和网球水平,俱乐部希望招纳不同行业的人进来,不是想进就能随便进。”
伍荣宝所说的俱乐部就是香港最富盛名也最高档的私人会所——中华游乐会,去年刚刚举办了百年庆典。前上海网球队名宿,现在是中华游乐会会员的高宏谋先生介绍说,中华游乐会以前的入会费只有2000港币,现在却高达50万港币左右,就这价格还有好多人排队等待进入。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中华游乐会只向华人敞开大门,外国人一概不予接纳。而且特别给力的是,香港的大多数门店和单位的门牌上,都是英文名在上,中文名在下。中华游乐会的门匾上,从创建起就一直是中文在上,英文在下,彰显了华人的气骨。
中华游乐会定期举办各种网球赛事,俱乐部对抗赛、俱乐部联赛、会员内部交流赛等。赌王何鸿身体康健的时候,每年都会与搭档组队,参加150岁元老组网球公开赛,并连续获得3年冠军,他的扣球和底线抽击打得有板有眼。
南华会是香港最老牌的体育会所,发展历史也已经跨越百年。它与中华游乐会最大的不同就是定位更加平民。以位于九龙的南华会网球场为例,每年的会员费只要千元港币左右。为了平衡会员众多而造成的场地紧张情况,会所场地边特别安置了一块木质的提示标牌,方便大家合理而自由地安排场地。
来香港前,我曾听朋友说,在香港打网球的开支很高,场地很难预定。实则不然,在政府入册的所有网球场,每小时的开支只要60港币左右,且对港内外的人士同等对待,来香港的球友不妨带上装备,旅游、打球两不误。(文/王继宏)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