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年前的曾少眩到如今的柏衍,两年大师赛,两次有中国外卡选手爆冷挺进第二轮。正当中国网球“小草”们为此欢欣鼓舞时,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却当头浇下一盆冷水,“如果不高标准地要求自己,仅仅是中国一哥,一分钱不值!”
为上海大师赛担任颁奖嘉宾,孙晋芳现场观看了单打决赛,之前她关注的还有“亚洲一哥”卢彦勋。就在现场观摩世界最顶级的男网对决后,孙晋芳坦言,“在我退休之前,恐怕看不到中国男网出现李娜、郑洁这样能在世界网坛占据一席之地的选手了。”难道,中国男网的突破真的遥遥无期吗?
客观困难:赛事构架断层
按道理,本土赛事是本土球员的露脸良机。可惜的是,参加本次大师赛的中国球员却量多质低——参加男单资格赛的3名中国小伙子无人晋级正赛,而凭外卡直接进入正赛的4人中只有柏衍一人通过了首轮,而且除了偶尔几局亮点,多数时候中国球员在对抗中明显处于下风。
究其原因,中国女网教练蒋宏伟分析说:“按照他们的世界排名,在ATP舞台上,他们的水平只能算作准职业选手。”说白了,排名大多在300至500间的中国男网球员,要到ATP1000赛上与世界前20选手较量,无疑以卵击石,其锻炼价值微乎其微。
“多大的脑袋就配多大的帽子。”那么,对于世界排名300名开外的吴迪、柏衍们,什么样的比赛才是最适合的呢?
答案是ATP挑战赛。按水平由高到低,以及所获积分由多至少,世界网球赛事大致划分为大满贯赛、ATP1000大师赛、ATP500赛事、ATP250赛事、ATP挑战赛,以及ITF希望赛。对于中国男网而言,上海大师赛和北京的中网赛每年有限的几张外卡只能帮他们开阔眼界却换不来任何积分;而中国每年8项最低级别的希望赛则只能为球员提供积分,却无益于他们提升技术水平。唯有挑战赛才是更好路径。
但问题是,在2项顶级赛事和8项希望赛之间,全中国一整年仅拥有一项ATP挑战赛。这令中国举行的赛事构架出现断层和失衡。而对于全年在40多个国家举行的超过160站ATP挑战赛总数来说,中国所占的比例确实令人忧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意大利拥有25项挑战赛,美国有20项,而德、西、法等国都有7站以上,就连日韩两国的挑战赛数量,也都超过中国。
主观困难:职业素质过低
虽然ATP执行总裁德拉怀特先生很看好中国男网能在未来拥有“网球姚明”。但孙晋芳却连连摇头,“越在一个平台比较,就越能看出我们与国际选手的‘境界’不同。”
孙晋芳所说的境界,是职业运动员的素养,包括对于休息、饮食、训练等方面的自律精神。“我们的选手,可能有一点儿成绩就沾沾自喜,没有更高的职业目标。眼界就那么低,成绩自然上不去。”在她看来,不仅球员境界不高,国内一些教练也被固有思想桎梏,只能适应省队的要求,却无法在国际赛场上生存。
孙晋芳最后辟谣说,自己从没说过中国网球能在10年内出一个费德勒,“相反,中国男网要像中国女网这样,进入世界前十,在职业网坛有立足之地,10年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