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对网球运动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对任何一个项目来说,儿童都是他们的未来和希望,对网球来说,自从李娜退役,中国网球好像就一下子冷却起来,李娜给中国网球带来了一段辉煌时代,也催生出更多的网球小将,而如今已经退役的李娜也表示,将不会离开网球,李娜网球学校的创办,也显示了李娜培养新一代网球选手的决心。李娜表示,李娜网球学院,将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培养,从小就把孩子当做职业球员来看待。
在中国,人们有着这样同样的焦虑——李娜动人的网球故事一定会让千万中国孩子爱上网球吗?李娜的成功是否一定会催生“小李娜”未来成批涌现?答案也许并未像一些人想象中那样乐观,姚明与刘翔的成功,迄今就并未对中国篮球与田径产生如当初预想般的巨大推动效应。
对于中国网球来说,青少年网球是一个尴尬的存在——所有人都清楚这是多么重要,但无论从企业投入以及媒体和球迷关注度来说,这都远非一块熙攘的名利场,而需多年默默的幕后坚持。年初,作为国家青年队总教练带队参加澳网赛青少年组比赛的贺东坡就曾向媒体指出,虽然国家对于青少年网球有政策支持,但因为受困于经费缺乏、基层教练水准不高、俱乐部建制以及对青少年网球存在的大量认识误区等因素,造成中国的高水平青少年球员家底薄弱。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网球黄金十年的两位代表人物李娜与郑洁,都已将青少年网球作为退役后新事业的起点,决意以职业圈摸爬滚打多年的毕生所学,真正回馈于中国网球的未来发展。
从2010年开始,郑洁每年都会组织一届“郑洁杯”青少年网球赛。最初的几年都是郑洁自掏腰包在北京举办,去年移师贵阳,也得到了当地体育局的支持;今年则首次采用巡回赛的形式,在成都、青岛、上海和北京举办四站,刚刚结束的成都站吸引到了192位青少年选手参赛。
今年这项赛事的最大亮点还在于,四站赛事的总共24位冠亚军小选手,中网期间将齐聚北京接受张宇和郑洁近一周的指导,而其中四位佼佼者,更将被送到日本参加一项国际青少年交流比赛。小朋友进京训练以及赴日参赛的费用,由于赞助经费较为有限,不足部分将由张宇和郑洁自掏腰包贴补,预计夫妻俩对本届赛事的费用支出将达到六位数。
谈及举办这项赛事的初衷,除了痛感“中国青少年选手和国外同龄孩子相比,比赛能力非常不成熟,希望能够搭建平台,提供小朋友们更多的比赛机会”,郑洁也非常清楚:“我也知道,做青少年网球,想赚钱或是赢得关注度,基本不可能。我小时候因为身体条件受限,不太受重视,特别能理解小朋友没有比赛机会的痛苦。所以,非常希望能将青少年网球赛事和培训长期坚持做下去。”基于自身的童年经历,郑洁尤其希望给那些身体条件不好但对网球特别热爱的小朋友以机会,毕竟,“每个孩子都不应过早就被剥夺发展的机会与未来的可能。”
尽管得到了郑洁的赞助商支持,但郑洁的丈夫、多年担任其教练的张宇坦承,资金仍是举办青少年网球赛事的最大困难。既然如此,多年坚持举办青少年赛事,是否有些吃力不讨好呢?张宇答道:“我倒觉得,什么事情只要‘吃力’了,最终就一定会‘讨好’——关键是要坚持把事情做好。”
无独有偶,李娜计划中的网球学校,同样以青少年球员为主攻方向。谈及网校蓝图时,李娜就曾表示,学院将针对小学到高中年龄段的孩子,学员高中毕业时可以选择是继续上大学还是开启职业球员之路。
李娜和郑洁,都将青少年网球作为未来的主动方向,这仅仅是巧合吗?郑洁透露:“我们还真没和李娜与姜山就这个问题探讨过,但我们毕竟在这个圈子里奋斗了这么久,更了解网球发展的自身规律,肯定是都觉得青少年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李娜网球学院里不仅只有网球,她透露,孩子们将坚持文化课学习,学院还将开设丰富的课程,比如教会“孩子们从小如何与媒体、教练以及自己对话。”郑洁同样感慨,国外对青少年球员的全方位培养的确走在了中国的前面:“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澳洲网协会给青少年球员上媒体培训课,教会他们如何在面对媒体时展示自己的同时保护好自己。国外是将孩子们从小就当作职业球员来看待,而我们却是直到成为了职业球员,都还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
对于自己的孩子,李娜和郑洁又会如何设计?巧合的是,两人都表示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很多父母都不愿孩子选择与自己相同的职业,因为非常了解这一行业的各种苦处。“以后有了孩子,打不打网球还要看孩子自己有没有兴趣。”但张宇话锋一转:“不过,什么事情要想做好,又怎么能不吃苦呢?”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您的运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