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李娜和朋友们”国际网球精英赛,赛事的主角李娜已前往江门训练基地开始冬训,为新赛季做最后的冲刺。对这个刚刚在6个月前突破历史的球员而言,2011赛季有些虎头蛇尾,但她在商场上却是不折不扣的赢家。签下伊利和三星电子两大赞助商,也意味着她的赞助商历史性地达到了13家之多。
“娜品牌”的商业帝国
耐克、Babolat、劳力士、哈根达斯、SpiderTech、奔驰、新浪微博、泰康人寿、Crown、昆仑山饮用水、VISA、伊利、三星电子
随着伊利和三星电子的加入,13家赞助商的庞大阵营令李娜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体坛吸金女王。对她而言,究竟是迎来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还是被过度商业开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娜品牌”门槛800万元/年
无论是李娜还是她的中方经纪团队,都承认法网夺冠后过多的活动多少影响了状态,但他们都强调一方面是成为大满贯冠军后的不适应,另一方面也和运动员状态起伏有关。
事实上,即便李娜处于低谷的时候,赞助商也没有放弃对她的渴求。毕竟姚明的退役和网球运动高度职业化、商业化进一步放大了李娜的商业价值。北京奥运会前,人气极高的刘翔签下了不少的代言合同(大大小小超过13份合同),其中有不少是奥运营销的擦边球。不过随着受伤退赛,刘翔的商业价值一度大幅缩水。
为更好地保护李娜的商业价值,经纪公司IMG设立了三年合同的门槛,但这依然挡不住蜂拥而来的商家。
记者从赞助商处了解到,法网夺冠后李娜不带球衣标示的赞助合同为每年800万元人民币(税后)。据悉,税金为代言费的40%,需开发票交纳相关税金6%(只开具代言费用)。赞助商可获得肖像权、电视平面广告、数次规定时间的商业活动等方面的权益。
如此高的价码的确让不少赞助商望而却步,但今年新加入李娜赞助商阵营的还是达到了11家之多,甚至不是支票数额越大就能成为“娜品牌”,赞助商即便挥舞着巨额支票也不一定能通过IMG那道关卡。在IMG看来,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是他们考量的方面。
从目前李娜的13家赞助商来看,“娜品牌”的阵容已经云集了运动装备、球拍器材、奢侈品、高端食品、运动保护、汽车、传媒、保险、旅游度假、饮用水、金融、乳制品以及电子产品多个门类。不知不觉中,“娜品牌”已经为李娜构筑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过度的商业开发?
即便已经拥有13家赞助商,依然有房地产商正在试图与李娜签下一份新的合约。不知不觉中,李娜从2010年赞助商寥寥无几的状态一下到了纷涌而来的场面。
这两种极端在不少人看来,是李娜被过度商业开发的印证。有媒体曾经以贝克汉姆为例,“小贝当年桌上最多同时有48份赞助合同,一半不是英国本土的,他的团队只选了6家。”
目前,李娜的赞助商阵容越来越趋近于2008年时的刘翔,尽管IMG以三年长约来保护李娜的商业价值,但还是引发了外界不少争议。29岁的李娜进入职业生涯尾声,需要捞快钱?姚明退役后,李娜成为唯一也是最好的替代,所以商家们不计后果和四年前追逐刘翔一样盲目?
这样的声音表达了不少关注李娜的人内心的忐忑和担忧。毕竟在国际体坛中,12份赞助合同就是一个临界点。在保护李娜商业价值的同时,也不能任由过度的商业开发。
“优质的体育资源是具有很强稀缺性的,这种特性会使得该资源在买卖中居于卖方市场。”在著名的体育营销专家、关键体育价值研究院院长张庆眼中,李娜今年在商业领域的成功非常正常,但无论是商家还是李娜都必须清醒,“对赞助商而言,当一个接一个李娜的形象在不同的广告中出现时,消费者便会造成一些记忆上的模糊和困扰,所以运动员签过多的商业代言,并不利于个人价值的累积。”
已经越过了“12份”的临界点,但IMG公司也强调,广告等商业活动已经基本在今年完成,下个赛季不会干扰李娜的训练和比赛。然而由于明年的伦敦奥运会,李娜将不可避免地参与一些合约中规定的商业宣传,与此同时赛程的变化也让李娜不得不面对更多挑战。
无论如何,竞技领域的成绩和商业价值是成正比的,关于李娜商业开发的争论,下个赛季也会有最直接的答案。
不过,对于大器晚成的李娜来说,如何真正适应并提升自己的无形价值更为重要,或许就像张庆说的那样,“李娜和姚明一样是划时代的人,对他们和团队而言,如何把游戏玩大玩好是王道。李娜梦想着开网球学院,做慈善,那么她的精神是什么?个性特质又是什么?应该首先符号化她的形象,再去商品化。”
是的,和姚明、刘翔一样,现在李娜又一次成为中国体育商业化之路上的一个范例和标本,或许现在言成败都不准确。
楚天运动频道装备为您的运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