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坚持对纳达尔的实力质疑吗? 即使费德勒也已改变

来源: 编辑:物思羽lucky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8日 点击数:

  

 

  曾经,费德勒毫不客气的称纳达尔只是“One-Dimensional”(单一风格)类型的球员,言语间颇带轻视的味道。那是2006年的蒙特卡洛大师赛决赛结束后,费德勒继2005年的法网半决赛后再度在红土大赛中败给对手,心中极为不服气,但是西班牙人仍然继续凭借一场场挑落这位网坛天王的胜利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红土王朝。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费德勒对纳达尔的印象也一点点的在改变,给予后者的重视、尊重以及友谊也一点点的增多。这4年半的时间,就在费德勒一步步建立起费氏帝国的大满贯16冠霸业,并奠定自己举世公认的史上最伟大球员地位的同时,与他同一辈的萨芬、休伊特、费雷罗、罗迪克们无一“存活”,却只有也仅有一个人不曾在他进化成“天神”的统治期内落下追赶的脚步,这个人正是比King Roger年轻了近5岁的纳达尔。

 

  在遗憾的浪费两个赛点,输掉了与德约科维奇的半决赛,失约费纳终极对决之后,在被问到对于纳达尔可能完成金满贯伟业的观点时,费德勒未曾犹豫的给出如下的回答,“这很棒,对网球来说是件好事,他还这么年轻就有如此机会。我记得自己第一次在巴黎有这样机会的时候,我好像比他还老些。当然年龄不是问题,问题是他能不能做到。现在机会很大,尤其诺瓦克应该很累了。我不会看比赛,但我希望是他(指纳达尔)获胜。”

 

  凭借今天在美国网球公开赛上的捧杯,纳达尔一举成为历史上仅有的第7位实现Career Grand Slam(全满贯)霸业的球员,而排在他前列的无不是男子网球运动历史中的一代伟人,他们分别是1935年的弗雷德-佩里(英国)、1938年的唐纳德-巴奇(美国)、1962年和1969年的罗德-拉沃尔(澳大利亚)、1964年的罗伊-埃莫森(澳大利亚)、1999年的阿加西(美国)以及2009年的费德勒(瑞士)。此外,由于纳达尔曾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摘得男单金牌,这也使得他成为网球运动自1968年进入公开赛时代后,第二位囊括金满贯荣誉(全满贯+奥运金牌)。

 

  即使你曾经质疑过他只是“红土专家”,即使你曾经讥讽他只会利用自己的左手持拍优势打上旋球,即使你曾经笃定他不可能赢得温网、澳网以及美网这类快速球场大满贯赛的冠军,但是当纳达尔一点一点的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进步做出回应,即使你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也不可能不为他现在所取得的一切感到动容。

 

  从罗兰加洛斯的红土到温布尔登的草地,再到墨尔本公园的慢速硬地和纽约法拉盛的快速硬地,纳达尔令人信服的相继征服了三种不同场地类型的大满贯舞台,成为继阿加西和费德勒之后的第3人,而本赛季相继囊括法网、温网以及美网三项大赛桂冠的统治性表现,更是让他成为公开赛时代第4位连夺3座大满贯冠军的球员,但无论是桑普拉斯(1993年温网-1994年澳网)还是费德勒(2005温网-2006澳网、2006温网-2007澳网),两人所做到的均是跨越了年度的成就,由此足见纳达尔现在做到这一点的不易。

 

  仅仅24年零3个月的年纪,纳达尔已经手握9座大满贯赛冠军,囊括所有四大满贯王冠头衔和北京奥运会男单金牌,这比同年龄时期的比约-博格、桑普拉斯以及费德勒都要远远出色得多,或许只有同样在24岁时完成单赛季全满贯伟业的老前辈罗德-拉沃尔要更为出色,但那已经是48年前的历史典故,那个时候的竞争也远不如现在的职业化激烈。当然,每个年代有它自己独特的时代特征,没有进行比较的必要和平等性。但是若论以这些伟大成就来定位一个球员的历史地位,纳达尔相比上诉5位前辈巨星,无疑已然是毫不逊色的了。

 

  在2010年9月13日(纽约当地时间)这一天之前,我们也许会说这一年是“西班牙年”,原因在于他们在南非世界杯上捧起了大力神杯。但现在,我们理应将这个说法改变为“纳达尔年”,因为他只是一个人在战斗!

 

  金满贯,这个属于拉斐尔-纳达尔的伟大荣誉时刻,让我们热烈的祝贺他!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