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网球明星卢彦勋引起的争论

来源:新民网 编辑:物思羽lucky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9日 点击数:

  7月7日,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海峡导报特约撰述人蔡玮分析报道:

 

  台湾是个温暖的社会,有许多值得称颂甚至骄傲的地方,但台湾也是个滥情理盲的社会,所谓的“台湾之光”俯拾皆是。笔者曾写文章批评过“台湾之光”的泛滥成灾,如今又见类似情事,笔者还有话要说,不吐不快。

 

  话说台湾网球好手卢彦勋成功打进温布尔登网球赛前八强,创造亚洲网球奇迹。消息传来,很多台湾民众觉得与有荣焉。但这事也引来一堆口水,民进党痛批国民党“政府”没有拨款培养、照顾选手,部分电子媒体甚至特别开辟时段,透过CALL―IN节目不断丑化当局。

 

  行动派的“行政院长”吴敦义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刻要求所属查明这些年来“政府”及公营事业单位花了多少钱投资在卢彦勋的身上,指明事实绝不像民进党所指责的那样。而且,他还以棒球好手王建民为例,说明所有的运动员、甚至艺术家在成名之前都是寂寞的。但民进党、当事人家属和部分所谓的知名人士仍然痛批不误。

 

  人有点本位主义、个人主义不是全然不能理解,但此事涉及社会资源公平分配及政策选择的问题,若要上纲上线到凡事但求顺着我心,所求不遂就动辄送人一顶浪费人才的大帽子,然后再痛骂马英九无能,“政府”不重视体育,这恐怕也实在有点过头,让人难以接受。

 

  对此,笔者的感受是,西方国家至少美国并无特殊照顾运动员的例子。运动员的运动生命相当短暂是个事实,能否成名也确实没有人敢于预测,真是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社会最多只能提供他们适当的发展机会、训练场所,而且这一切还多半是由企业界所赞助。

 

  卢彦勋的成就值得肯定,但如果整个社会用不成比例的经费对他个人加以援助,那么其他更为弱势的运动项目或社会团体是否也能要求比照办理?退一万步来说,他因比赛获胜得到的奖金,或为厂商广告代言得到的收入,是否也要和整个社会一起分享?总不能只享受、不付出吧?

 

  其实,这里面不但有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还和个人的能力及职业选择有关。如果觉得某项行业的风险太高、职业生涯太短,大家可以自行选择,总不能什么事情都要整个社会一起承担。就以学者为例,读到博士前后要花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而且没人保证能够读成,万一失败后果凄惨,难道也要社会负责不成?

 

  台湾是个多元的社会,有人重视体育,有人喜欢音乐,有人专攻环保,更有人只关心劳工权益……有不同意见可以透过沟通、交流来解决问题。如果人人都说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得不到“政府”的补助和特别的关爱就骂爹骂娘,这也太过分了一些,不但不是理性的行为,甚至是个错误的示范。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