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梁:马龙的实力媲美王皓

来源:《乒乓世界》杂志 编辑:webeditor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1日 点击数:

    小马的筹码叫做“青春”

  小马眼中的大马,是个性格开朗、拥有好人缘的大哥。不管是主力层还是其他队员,大马都能与之相处融洽、谈笑风生。

  北京奥运会男单决赛,作为陪练的小马在现场观看了全程。大马的胜利、大马的怒吼、大马的眼泪……这一切,都在小马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真的很不容易,这么多年一直被王励勤压着,这次才真正释放出来了。这几年马琳遇到过那么多挫折,但他却没有被打倒,最后还在不被外界看好的情况下证明了自己。我觉得,他真是为乒乓球而生的。”

  感触良深或许是源于两人的相似:一样的目标明确,一样的用心执着,就连在联赛中的强劲风头都是这样如出一辙。“得马琳者得天下”,这是前几年乒超的流行语,“铁律”在连续应验八次以后,直至去年才被打破;而如今,已经开始有人提出“得马龙者得天下”的新篇。

  2008赛季乒超联赛90.9%的绝对胜率犹在眼前,2009赛季伊始,马龙又开始了势不可挡的连胜。第一循环结束,宁波北仑海天以8胜1负高居榜首,而马龙个人的15连胜,则被媒体冠上了“恐怖胜率”之名。不管是马琳、王励勤这般经验丰富的老将,还是张继科、许昕那样的后起之秀,乃至于素有他“克星”之称的王皓,都曾败在他的拍下。

  然而,就在这如潮的赞誉中,当事人马龙却依旧感到困惑:我真的有这么强吗?是不是别人没尽全力?

  风光背后,马龙其实并没有足够的自信,这是因为他还没有在三大赛中拿过单打冠军,以至于无论在同龄人中如何出类拔萃,他仍旧感觉底气不足。

  横滨世乒赛后,马龙的日子过得很忙碌:全运会预赛、乒超联赛、亚洲杯、公开赛……接踵而至的比赛,让他忙得似乎没有时间去细细整理那段日子。然而时隔数月再旧事重提,记者得到的回答却是一声哼笑,“第二、第三名,有啥成绩可言?”从那笑声里不难听出自嘲的意味,于是也不由得感慨:忙碌,有时确实是个不错的借口,至少可以逃避失落和短暂的痛。

  “双打能够打到第二名是有客观原因的,因为马琳和王励勤都没参加横滨世乒赛双打。而且,我和许昕作为二号种子,轮次上会稍微有利一些。进步确实有一点,但没有外界说得那么大。至于单打,从排名上来说是完成任务了,进入了前四;但在完成自己定的目标这一方面,却做得还不够完美。作为中国队的一员,你可以去问问,谁是不想拿冠军的?”

  在小马的眼里,“不输外战”之类的套话,只能归入“任务”一栏,而非自己的终极目标。

  与萨格勒布混合着眼泪的伤痛相比,横滨的记忆是遗憾大于伤心。“世界比赛两年一次,打进前四也是很不容易的,可是……我本来能做得更好的,却没能做到。”无机时代首次世锦赛,抢班夺权的好机会,就这样错过了。马龙的三大赛单打最好成绩,依旧停留在“第三名”。

  他还没有可以完全释放的资本,这也正是他不够自信的根源。

  “你觉得自己已经跻身绝对主力层了吗?你认为的绝对主力层是什么样的?”

  “这问题问得……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回答‘是’或‘否’,有那么困难吗?”

  “跳过这一问题,下一个。”

  小马不喜欢自评,或许是因为永远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完美。

  但相同的问题,从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处却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马龙现在肯定已经是绝对主力了,他跟王皓的实力应该说是目前队伍里甚至是世界乒坛最强的,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可以担当绝对的重任了。”

  关于刘国梁的定论,兴许我们能从联赛中找到一些印证。

  宁波北仑海天俱乐部的主教练刘国栋说得非常直白:马龙拿两分,队伍基本上就能赢;他拿不了两分,队伍就很难取胜。上个赛季,马龙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将宁波队带进了争冠组,但由于年轻的队友们经验尚浅,最终还是与决赛失之交臂;这个赛季,随着吴颢、崔庆磊的逐渐成熟,马龙的角色也逐渐从“救兵”转换成了“榜样”。

  这一点在与上海队的半决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样是面对王励勤/高礼泽这对世界级高手组成的双打,小将组合吴颢/崔庆磊三回合以两胜一负占得上风。唯一告负的一场出现在第二回合,当时马龙0比3意外负于王励勤,吴颢/崔庆磊也以相同比分脆败,宁波队本赛季首次被零封;而仅仅一天过后的第三回合,马龙寻回独得两分的威风,吴颢/崔庆磊苦战险胜,宁波队晋级决赛的同时完成复仇。

  在讲究整体实力的团体赛中,年轻选手的发挥往往需要榜样来带动,而对于宁波北仑海天来说,这个榜样就是马龙。

  成为榜样之人不可以不强大。马龙那原先就有的“不能输”的意识,也因此而开始变得愈加强烈:不愿意输球,特别是不愿意输给实力不如自己的。一般来说,马龙确实很少输给该拿下来的对手;但乒超联赛赛程紧凑、对抗性强,而人的精力体力毕竟有限,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出现些许“意外”也在情理之中。道理说出来谁都明白,但不代表小马主观上能接受,更何况小马这人还执着得有些固执。

  “一段时间后状态有些下滑,人的调动也差一些,给对手留机会了,而且他那天的发挥确实不错。”——关于被尚坤爆冷。

  “本来跟着两个人就不好打,加上多少还是受了点上一场的影响,心态没及时调整过来。”——关于被徐辉、雷振华“双杀”。

  如今回头去看,小马讲得头头是道;可实际上却是输球以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赌气不吃饭。刘国栋笑言,这种时候才真正觉得他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孩。

  这种用不吃饭惩罚自己的手段固然有些孩子气,但四场失利集中在连续的三轮,也难怪小马如此在意。毕竟在“直通横滨”的时候,他就曾经历过那如噩梦般的八连败,而眼下的自己,似乎又有向连败方向发展的苗头。从第十轮负于王皓开始,此前势如破竹的马龙一度陷入低潮:身体的疲劳加上思想上的困惑,导致了技战术混乱的后果——用刘国栋的话说,当时的马龙,打得都不知道自己的特点在哪儿了。

  但是,更为艰难的后半赛季还在前方等待。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前进。

  “输完辽宁(锦州银行)以后,接下来一轮对四川(全兴)那场是最困难的。因为刚刚连输了两场球,对自己的状态也有些怀疑。”果然,刚上来就在与邱贻可的比赛中遭遇了很大的阻力:两度领先又被追平,决胜局双方还战至10平。“只能心里想着,我一定要走出阴影!一直在积极地调动自己。”这种心理暗示奏效了:马龙不仅12:10拿下了这个决胜局,并且在再一次出场时送了郝帅一个“鸭蛋”。突破了这一关,往后的路便不再那么险恶,从那以后,马龙只输了一场球。当然,这场球也引起了小小的“地震”:战胜他的王励勤,此前对他已是11连败。

  “像他(王励勤)这种水平的运动员,谁输给他不是很正常吗?只不过你们(媒体)太夸张了,说得那么厉害,我又不可能一辈子不输给他的。”似乎早料到这场比赛会被提及,马龙几乎是立即“抗议”起来,“他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员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准备上肯定要更充分一些,而我之前老赢他,就会还是按照以前的战术去打,他有了改变以后我没有准备。”

  此刻,马龙谈论胜负的语气明显与之前不大相同,大概因为对手是王励勤吧!对手曾经三次捧起过的那座圣·勃莱德杯,如今也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至于马龙的终极目标是大满贯,这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前文就提到过,他跟马琳的相似之处在于从一开始就目标明确,并且执着。

    从1999年第一次进入世乒赛的决赛,到2008年获得奥运会男单冠军,大马用了整整十个年头,而为了“大满贯”,大马还在路上奔着。

  小马呢?

  事实上,小马的进步速度已经很快了。距离他首次夺得巡回赛冠军仅仅过了两年半,如今的他已经对大马和大王都取得了较稳定的胜绩,实属难能可贵。然而英雄迟暮美人老,一代新人换旧人。虽说两名老将都有可能坚持到伦敦奥运,但终究王皓才是小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偏偏每次与王皓对阵的时候,小马总是落了那么一点下风。尽管现在战绩已不像从前那样一边倒,但也很难说小马占有优势。

  横滨世乒赛过后,马龙和王皓曾经在亚洲杯决赛和乒超第一循环两度遭遇,马龙出人意料地取得了两连胜,这也让人一度产生“马龙已经找到克敌法宝”的错觉。可是,当赢得联赛15连胜的马龙在乒超第二循环再次碰上王皓,后者却以一个“3比1”成为了他连胜的终结者。

  后来才知道,那场在军垦之城石河子打响的比赛,八一队主教练王涛给王皓下了死命令:这个主场比赛,你必须拿两分。

  此时再回想此前马龙获胜的两场比赛:当时的王皓不管精神状态还是场上气势,确实都与横滨世乒赛时相去甚远。

  “当时他可能还在想世乒赛吧,而我也有一些变化,他并没有注意到。跟世界比赛的时候比起来,这种比赛中他确实盯得没那么紧。可是,在石河子比赛那天,我也不是没有机会赢的,第一局赢完以后,第二局5:2领先,如果能把握好一两个球,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我跟王皓的差距在于我在大赛中还没有取得过好的成绩。他现在是世界排名第一,又打了世界锦标赛的冠军,当然是我要去冲击他了。”

  所谓的“大赛成绩”,并不单纯是头衔上的差别。明眼人都能看出,王皓在横滨加冕、成功捅破窗户纸以后,心理上提升了一个层次;再加上此前两届奥运会以及数次世乒赛的参赛经验,这些都是未曾品尝过单项世界冠军滋味的马龙无法比拟的——造就两人差距的,是经历和磨难。

  当然,对于“王皓一认真,马龙就赢不了”的说法,刘国梁并不赞同:“马龙现在跟王皓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王皓要打马龙并不轻松。只不过从球路上、综合能力上、大赛经验上,王皓要好一点。但马龙毕竟冲击能力强,而且年轻,就正常这种速度进步的话,马龙是上升的势头;虽然王皓也不是下滑的势头,属于正常吧,但同样按进步速度来说的话,肯定是年轻队员占优。现在无非就是王皓比马龙多一些世界大赛的头衔,显得比马龙自信一点,一旦马龙取得冠军,有了自信和头衔以后,再加上上升势头的话,很可能就会突破。年轻运动员在成长的路上,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转了一圈,话题又回到了原点。

  作为过来人,大马给了小马这样的建议:放下包袱,抛开私心杂念,争取从心态上突破自己。“从球上来讲并没有太大的缺点,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比赛里突破自己。他和我那时非常接近,大赛里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保守的思想。可是几个拿到大满贯的运动员,像老瓦、国梁、小辉,只要是该搏的时候,他们都会去搏。老是想技术、战术,这些其实都好练,唯独心理这一关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突破的。”

  年轻人本应大胆进取,因为他们手握着名为“青春”的筹码;然而小马的心太大,装载的东西太重——太多的顾虑,让他往前迈步的时候,缺少了一般同龄人的一往无前。去年世界杯半决赛被波尔逆转也是同一原理:主教练赛前提出的夺冠要求,为他平添了不少压力。“该出手时就出手”,说起来容易;可真正到了场上,很多时候却是做不到的。大马那样的老将尚且徘徊了那么多年,这道心上的坎,小马并不是朝夕间就能迈过。

  “成为一名王者需要有霸气,可是你性格比较内向。这会成为你再进一步的障碍吗?”

  “你认为王励勤性格开朗吗?”

  “但王励勤在场上给人感觉比你要释放。”

  “那我以后也会。”

  其实也不用等到“以后”,小马已经在这么做了。乒超联赛里,不管是对马琳、王励勤、王皓这样的顶尖好手,还是对阵宋时超这样的小将,他都能表现出旺盛的斗志和高涨的士气,用刘国栋的话说,每个球都能叫起来,不像有的人打得特别好就不叫了。接下来小马需要做的,就是将这样的气势保持到国际比赛中,特别是在三大赛的赛场上。

  本赛季乒超联赛已经接近尾声,但即将到来的决赛对于小马来说绝不轻松。状态正勇的朱世赫一直是他的“苦手”不说,即便是膝盖有伤的老马,对他而言仍是相当大的威胁。“马琳属于那种大赛型的运动员,虽然之前赢了他几次,但他这种球员是越赢越应该小心的,这场比赛肯定不会轻松。他的前三板、正手的能力还有大赛经验都很出众,更重要的是他的拼劲、咬劲,有时候被他咬一咬很容易就软了。”

  挑战很大,但小马不会退缩。联赛冠军、最佳男运动员称号,他都想要。倘若这样,“得马龙者得天下”也会变得名正言顺。

  但乒超终究只是个小舞台,小马还有更多想要实现的梦想:全运会、世界杯,还有明年的世界锦标赛团体赛。

  早在2006年,小马就随队登上了不来梅世乒赛的最高领奖台,成为中国乒乓球男队最年轻的世界冠军;2008年广州世乒赛,他与队友一起卫冕成功,再次捧起了斯韦思林杯,从荣誉簿上看,21岁的他已经拥有了两个世界冠军的头衔,着实让人艳羡。但他却从来没有忘记:这两届团体世乒赛,他总共加起来只上了3次场,而且都是在小组赛里。

  “明年有什么目标?”

  “希望团体赛能上场,真正到关键时刻能够上场。”

  “你已经拿过两次冠军了。”

  “那不是自己打的。”

  并非是小马不珍惜荣誉,他只是希望自己能为队伍做出更大的贡献。记得曾经听张怡宁提到,在团体决赛中上场,锻炼价值甚至比单打还要大,而这样的经验正是如今的小马所急需的。

  刘国梁说:“考虑到后备人才的培养,可以对马龙委以重任了,在关键的比赛里会予以他足够的信任。”

  期待明年的莫斯科,期待不一样的风景。


我想把这篇文章分享到:

【打印】 【返回】

发表留言